西部网民生热线为《今日点击》指定官方线索平台,请点击图片进行留言。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崔晓羽 董超)在我省白水县的一些乡村,最近学唱村歌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农闲得空,大家聚集起来,有人教有人学,好不热闹。为此,全县还举办了村歌比赛。
白水县杜康镇张家塬村妇联主席张红梅:“有一座小山别开洞天,传说元鹤在此成了仙,山对面就是咱张家塬,春雨惊春喜耕田,喜耕田,喜耕田,春雨惊春喜耕田……”
这里是白水县杜康镇张家塬村,村民们正在学唱他们的村歌,这首歌是今年二月中旬经过白水县委宣传部审核之后在西安录制完成,并制成碟片发给村民。农闲的时候,村妇联主席张红梅就召集大家一起学唱。
张红梅:“咱有大棚菜,有生态园,咱把咱张家塬村的优点,一定要豪情地唱出来,来大家再试一次,大棚菜生态园,乡村旅游好休闲,春华秋实张家塬,来,大家一起唱……”
张家塬村位于白水县杜康镇西南5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512户2150人,耕地面积3260亩,其中果园1400亩,大棚蔬菜300亩。村民张三保是村里有名的种地能手。
张三保:“我们以前也唱歌,唱的可多了。”
记者:“以前都唱什么?”
“情歌,《小苹果》,还有《月亮之上》,《大花轿》之类的。”
记者:“村歌跟你说的《小苹果》《月亮之上》有什么区别?”
张三保:“村歌是我们身边的一些故事,你像一代孝贤说的是我们村的郭巨墓,我们心里越唱越有劲,感觉到很自豪。”
张三保今年48岁,因为种植大棚经验,村上一些种植户就雇他来管理,每个月能领到2400元工资。
张三保:“我们村歌里面有一句是:‘大棚菜生态园,乡村旅游好休闲’。大棚菜说的就是我们这个大棚,我们村现在有六十架大棚,全是甜瓜,吊篮瓜。看这瓜,长势特别好,花开得很鲜艳,四十天以后就熟了,欢迎大家来我们张家塬田里品尝。”
农闲时间,只要村干部招呼大家,大家伙都积极学唱村歌,这也让村民们的意识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杜康镇张家园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虎:“通过村歌,群众热情很高,而且现在村上开个会,义务劳动,群众们都能积极参与。”
按照白水县的规划,到2020年,全县124个行政村村村有村歌、村史。通过对村歌的编创、传唱,村史的挖掘整理,引导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奠定文化思想基础。这其中,村歌比赛成为村民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二月底,白水县还举办了村歌比赛,有二十多个村子参赛,一首首带有泥土芬芳的原创村歌,通过各种形式,唱出了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出新农村建设成果和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白水县杜康镇张家塬村村民张红儒:“我们村的村歌,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白水县雷牙镇南张村段金凤:“唱村歌,搞广场舞,通过这些,我觉得村里的变化特别大。 ”
雷牙镇的尧头村是白水县有名的豆腐村,有着“豆腐第一村”之美誉。全村208户村民中,从事豆腐加工的就有80多户。尧头村的村歌里自然少不了豆腐的味道。
村民在广场上唱村歌:“割豆腐咧!一声声割豆腐,吆喝了几百年,一股股豆花香,香遍了大秦川……”
白水县雷牙镇尧头村村民梁小军:“我们尧头现在做传统工艺豆腐的人特别多,我们家从我老爷手上开始做,估计都有一百多年了。”
村民梁小军是靠着制作传统工艺豆腐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十几户村民将白水传统工艺豆腐销售到了渭南,西安。
梁小军:“这些年做豆腐,我现在房修了,把车买了,日子也都好了,下一步我准备开个农家乐,专门做我这豆腐宴,把这豆腐宴做好,就像我们尧头村歌里唱的一样,美丽尧头好家园,阔步追梦康庄道。”
白水县雷牙镇尧头村党支部书记梁涛:“我们村歌《美丽尧头好家园》,能够使我们的群众更有凝聚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王奇戈和王永明最近成了白水县的大忙人,因为白水县有不少村子等着他俩为村上的村歌写词谱曲。
王奇戈:“家乡人写家乡歌,家乡人唱家乡歌,(一个村)村歌有了以后,都有一种自豪感,我们村的历史,名人故事,我们村的产业,都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王奇戈是白水县作协党支部书记,王永明是白水县文化馆原副馆长,县上的村歌都由他们俩挖掘整理完成。自从开始村歌创作后,他们经常就走村串乡搜集素材,教唱村歌。
“黄龙山下洛河边,有个古村叫史官,这个官来那个官,光耀千秋数史官,彭衙之战到今天,习文研武佳话传,佳话传……”
如今,经过两年的创作,白水县已经有80多个村庄有了自己的村歌,村史的整理和编写也正在进行中。
中共白水县委宣传部长隋晓会:“乡村文化兴盛,不能仅限于热热闹闹和蹦蹦跳跳,应该加入文化的传承和道德的引领,村歌是对当下依然依附在这方土地上的群众的一个组织和动员,用村歌来唱出他们的精气神,通过这些工作来唤起群众的更广泛更深厚,更持久的一种文化自信。”